返回

历史直播间: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77章 金匮之盟7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此时,柴荣的目光放在了李重进的身上。

    就连李重进自己都没想到,自己未来对于后周竟然这般忠心,不惜与已经成为了皇帝的赵匡胤对抗。

    李重进美滋滋的想道:哎呀,不愧是我!我才不会像赵匡胤这个狗东西,全家明明都深受皇恩,竟然还能做出这种不忠不义、寡廉鲜耻的夺位之事!

    哼,他李重进耻于与这厮同朝为官!

    在柴荣的眼中,李重进和赵匡胤的差别并不是很大,因为现在的赵匡胤,也是这般忠心于后周的,但是时移事异,就算自己现在不重用赵匡胤转而重用李重进,谁又能保证等他驾崩了,李重进不会做出这种夺位之事呢?

    更何况,未来李重进起兵,到底是想要为自己报仇,还是想着要自己登基为帝,都还是未可知啊!

    这俩人,再看吧!

    赵光义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点,他的哥哥愿意他是继承人,那么他就是,如果他的哥哥想要换人,那也比废太子简单多了。

    所以从史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,赵光义一直在努力的培植自己夺位的政治力量,广泛结交各路英雄豪杰。

    而开封府尹这个职位,为赵光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。

    因为号称“南衙”的开封府尹,掌握着开封的所有关系网!

    开封府尹这种超乎寻常的权力,也是因为赵匡胤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赵匡胤的子嗣都还年幼,自己又需要经常在外征战,所以对于赵匡胤来说,万一自己有个什么闪失,他们大宋绝不能步上后周的后尘。

    弟弟赵光义就是继承大宋江山的不二人选,毕竟那种战乱年代,赵匡胤要先保证大宋的江山在老赵家手里不会丢,下一步才能考虑是否由自己的儿子继位。

    赵匡胤虽然对待弟弟确实很好,但是也不是没有做出防范赵光义的事情来得,赵普就是其中的第一道防线。

    赵普居相位,掌管中书省,正好与赵光义形成了制衡。

    大概赵光义在自己的兄长赵匡胤的面前表现得很好,让赵匡胤一直对他信任有加。

    因为超匡胤自己是兵变上位的,所以对于将领们手中的兵权十分敏感,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赵匡胤的警觉。

    但是赵匡胤对待自己的这个弟弟,确实好得没话说,不仅给了赵光义很大的权力,还纵容他拉拢禁军将领,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。

    但是赵光义自己很清楚,大宋的统治逐年稳固,已经有了一统中原、成为华夏正统朝廷的迹象。

    兄长赵匡胤也渐渐地不需要再担忧幼子继位的问题,自己的两个侄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在逐年长大,眼看着就要成年,他想要成为皇帝的愿望随着兄长在位的时间越来越长,也变得越来越渺茫了。

    “这是理所当然的,兄弟之间感情再好,那也不是自己的血脉,以后供奉的祖宗也是自己的弟弟而不是自己!这可是事关传承的大事!”这句话最有发言权的当属老道士嘉靖帝朱厚熜了。

    他就是小宗入大宗,继承皇位之后,他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要供奉自己的爹娘为皇为后!

    虽然他继承的是他的皇伯伯明孝宗朱祐樘传下来的皇位,但是他可不想换个爹!

    亲兄弟明算账,血脉问题更是要搞清楚,他就是他爹的儿子,凭什么因为继承皇位就要认伯父为爹?

    他坚决不干!

    “哼,宋太宗的算盘打的那是噼里啪啦的响,所以啊,北宋都是太宗血脉啊!”

    嘉靖帝朱厚熜嘲讽宋太祖赵匡胤的傻白甜,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,看着有些欠扁。

    赵光义却是个不服输的,皇兄和侄子没法动,那就先解决其他会影响他登位的因素。

    其中最大的阻碍,莫过于当时的中书令——赵普。

    从这开始,赵光义和赵普,就开始了明争暗斗。

    乾德元年(公元963年),身为皇帝的赵匡胤突然下达了一份任命,就是要让赵光义的岳父符彦卿掌管禁军,负责守卫开封府。

    这件事遭到了赵普的极力反对,因为这份旨意下达的太过突然,而符彦卿之前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功绩,赵普认为,官家之所以会如此,就是因为赵光义向赵匡胤推荐了符彦卿。

    而符彦卿身为赵光义的岳父,本身就是赵光义一系的人,让他来掌管禁军,跟让赵光义本人掌管,没有任何的区别。

    乾德三年,赵匡胤要重用一个名叫冯瓒的人,他是当时大宋的枢密直学士、右谏议大夫。

    本来赵匡胤重用谁,赵普这个臣子是没什么权利拒绝的,但是作为政敌,赵普很清楚,这个冯瓒,是赵光义的人。

    此时的赵普手中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冯瓒投靠了赵光义,不过政敌嘛,就是这种你死我活的关系,所以第二年,赵普就查到了证据冯瓒曾经多次送给赵光义礼物,金银珍玩都在其中。

    这件事一爆发,冯瓒就被撤职关押了,而冯瓒出事后不久,赵光义就将自己幕府中的左补阙、开封府推官宋琪踢走了,

第277章 金匮之盟7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